免费询价: 400-800-6652
    新闻资讯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探索美育育人新模式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探索美育育人新模式
      点击量:28965  日期:2022-11-17

       为实现培养“美丽建设者”育人目标,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美育育人新模式,创新构建育人理念明确、职业特色鲜明的美育育人体系,为建筑类高职院校美育育人作出有益探索。

        把握建筑类高职院校美育育人特点,明确美育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美育宗旨,对接未来岗位需求、职业发展,创新提出“以美育德、以艺涵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育人理念。

        以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元素为核心,形成以美学概论、“鲁班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通识美育课程”;结合行业特点、专业美育要求,开设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古建营造技艺等“专业美育课程”;对接职业发展需求,开设实用口语交际等“职业美育课程”。

        通过美学理论学习、传统文化熏陶等,启发学生“识美入心”;通过专业美育课堂学习、专业社团训练、大赛实战等,引导学生“习美入行”;通过职场实习、创新创业等,助力学生“创美入业”。

        组建“教师+技师+大师”三合一导师团队,校内教师负责美育教学全过程;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引导学生“习美入行”;聘请行业大师、艺术家引领学生走进专业美之殿堂,努力“创美入业”。搭建“学校+企业+网络”三合一培养平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利用资源库等网络资源,搭建培养平台,凸显“建筑类”特色,为学生提供多维习美空间。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1.14 胡西苓

    • 科技来“穿线” 织密“安全网”  ——南京提升城市风险管控能力观察 科技来“穿线” 织密“安全网” ——南京提升城市风险管控能力观察
      点击量:19632  日期:2022-11-17

       聚焦风险场景、用信息化手段监管城市运行,江苏省南京市成为新城建首批试点城市以来,以城市风险管控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及市民生活安全的燃气、地下管网、井盖和电梯安全设施普查,并对新建设施“同施工、同测量”,强化动态更新,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夯实城市安全“底板”,构建“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响应处置模式,实现城市风险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一套全包:物联网“四件套” 保障燃气安全

        一根燃气管,一头连着安全,一头系着民生。在南京市江宁区新亭路上的一家餐馆,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四件套”。“‘四件套’让用气安全更有保障,店开得放心,顾客吃得也安心。”餐馆老板赵先生说道。

        据了解,今年7月,江宁区为瓶装液化气餐饮商户安装具有物联网功能的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四件套”,包括调压器、软管、切断阀、燃气报警器。调压器具有过流切断的保护功能,金属包覆软管采用耐老化的高分子橡胶材料,具有防鼠咬、承压高、耐高低温、阻燃、耐擦洗、耐洗涤剂等优点。

        工作人员表示,当现场液化气泄漏浓度达到固定值时,“四件套”中的燃气报警器就会立即报警,切断阀切断气源,同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商户。

        在安装“四件套”的基础上,江宁区还搭建起“智慧燃气”监管平台,通过瓶装液化气充装、储存、配送、使用全过程可溯源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全市液化气企业数据全接入,为用气安全提供多重保障。这个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现代化管理手段打造的“智慧燃气”监管平台,还将接入南京市“智慧燃气”监管平台。一旦液化气出现泄漏,不仅用户端能准确监测,还可以通过物联网传送至燃气泄漏报警运营监控中心,全天候值守人员会立即联系用户,询问现场情况。如果泄漏数值未恢复正常,监控中心将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南京市利用智慧平台实时监控燃气安全,加强从供应端到用户端全链条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同时,南京市对餐饮商户进行摸排,对于符合安全用气条件的,加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对于不符合安全用气条件的,由供气企业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用户坚决停气,将消除安全隐患工作关口前移,打造“安全厨房”。

        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市“智慧燃气”监管平台一期已开发液化气监管功能,采集建立包括49家燃气企业、312座燃气场站、27.6万户瓶装液化气用户、122万个在用液化气罐等在内的数据信息库。今年,南京市启动建设二期天然气监管平台,已开发完成二期大屏显示效果和工作平台组织架构等内容。

      一网监测:“把脉”管道有高招 智慧平台让风险可预警

        燃气安全事故、暴雨内涝等不断威胁城市安全发展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传统监管方式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南京市成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小组,聚焦燃气爆炸、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道路塌陷等风险场景,研究制定专项方案,推进智慧动态监管,实现城市地下可感知、可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重要场景,南京市依托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做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总体方案,通过对管廊全生命周期以及管廊实时监测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地下管线安全水平。

        科技助手、智慧诊断,“最强大脑”使管道安全有了双保险。在南京市南部新城的一处管道检测现场,工作人员正手持一根长长的机器伸入管道进行勘测,通过机器连接的平板电脑观察管道内部画面。

        据了解,这是最新投用的“可伸缩式管道潜望镜”,由伸缩杆和潜望镜两部分组成。长方体“机器人脑袋”有两只“眼睛”,具备照明功能;“圆嘴巴”是监控摄像头,“下巴”是测距仪,可以精准测量拍照的距离,主要用于管道内部情况的快速检测、诊断,最远可拍摄80米范围内的景象,通过无线传输和强力照明光源,实现管道内全面监控。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架管道潜望镜类似于医用“内窥镜”,通过拍摄和录像,让管道堵塞位置、堵塞物体以及管道破损情况等“病灶”一目了然。潜望镜相匹配的后台会精准查找“病害”,自动生成“诊断书”。该方法能避免人工作业的不安全性,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及时了解管道健康情况,避免地下管道“带病移交”。同时,减少对外部合作单位的依赖,预计降低近70%的运营成本。

        南京市全面融合空间地理信息、地下管线周边环境等数据,实现一体化智慧管道动态监管,有效提升管道的“技防”水平。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管道有了“智慧管家”,实现对城市全时空、全要素、全链条的安全监测预警,确保管道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此外,南京市约350公里的高压、次高压管道将于今年年底实现智能感知全覆盖,并且在具备条件的区域设立“安全示范区”,示范区内中压管道感知覆盖面将达到30%以上,实现管道智慧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管道动态监管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支撑多部门工作协同,实现联合联动监管。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综合监管+智慧监测”,提升城市设施精准管理和动态感知能力,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一梯智管:数字化赋能 “智慧电梯”实时监测故障

        在南京市一小区电梯内部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电梯运行数据和健康情况。同时,张贴了“乘梯须知”,包括居民不要扒门、不要在电梯内打闹蹦跳等内容,并且安装了智能监控摄像头。

        电梯安全运行关乎居民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质量。为推进电梯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去年以来,南京市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今年年初以来,南京市升级建设电梯智慧监管平台2.0版,试点“物联网+按需维保”,电梯困人等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救援人员平均到场时间极大缩短。

        据了解,电梯智慧监管平台2.0版对电梯运行监测、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应急处置等信息以及故障发生情况等数据进行汇集,通过“智慧电梯”基础信息查询、运行状态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故障实时掌控、及时处置、提前预警,完善电梯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降低电梯故障率。截至目前,电梯智慧监管平台系统中使用“物联网+按需维保”的电梯故障率下降,物联网监管效果明显。

        在江宁区一小区,楼下修建了公共充电桩,居民使用公共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居民现在都在楼下充电,现在没有人把电动车推进电梯了。”前来停车充电的居民陈女士说。

        “小区目前已经安装了超过500个充电端口,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智慧电梯”的安装,居民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一芯多能:“智慧井盖”守护“脚下安全” 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379个“智慧井盖”于近日“上岗”。据悉,今年年底前,南京市将有900个“智慧井盖”投入使用,不仅能保障市民安全,还能实时监测水位、气体、温度等情况,保障城市安全。

        在浦口区沿山大街,工作人员正在将老旧井盖更换为多功能的“智慧井盖”。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井盖一旦发生丢失、破损,只能依靠人工巡查、周期性检验的方式对井盖点位、井道状况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市民上报获悉。如遇到暴雨,井盖还有可能出现偏移等情况,给市民出行安全带来安全隐患,‘智慧井盖’应运而生。”

        据了解,“智慧井盖”的“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与普通的井盖相比,采用双层井盖结构,首层为常见铸铁井盖,二层为复合材质井盖。第二层井盖中设置了传感器、监测装置和电子锁具,为井盖安装“智慧芯”,想要打开必须得到后台授权。如果有人强行开启,管理系统会立即收到报警,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起到防盗和防坠落的作用;另一方面,“智慧井盖”可实时监测下水道中的紧急情况。

        过去,井盖维护主要靠人力巡检,而“智慧井盖”安装了“井下环境物联网监测”模块,不仅能感知水位、气体、温度等指标,甚至在井盖倾斜的角度出现异常时会发出远程提醒,24小时监控地下和井盖周边的情况,为工作人员精准判断位置、现场消除隐患提供数据支持。“智能监控预警及时,我们就可以在提前排除隐患、降低维修经费的同时,提高城市的安全运行效率,每年可有效减少运维费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智慧井盖”还可实现功能扩展,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情、地下火情、地上车流量等信息,与市政部门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城市交通、消防的智能监测与预警,在守护市民“脚下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1.09 盛卿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第二期培训启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第二期培训启幕
      点击量:17562  日期:2022-11-17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以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第二期培训。

        本次培训结合近期安全生产形势,剖析南京在建地铁项目涌水涌砂事故案例,邀请专家讲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质风险防控对策措施、地下工程施工风险防控技术及富水地层盾构施工风险管控技术等内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业务水平。

        有关部门强调,要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上,坚持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工作。

        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各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拧紧安全责任链条,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安全措施到位。

        进一步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健全优化事前预防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着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现代化建设,完善标准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结合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加强日常检查,督促企业逐区间、逐车站、逐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参加培训的人员表示,岁末年初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1.16 李建强 刘宇倩

    • 推动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数字化转型  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与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数字化转型 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与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点击量:16532  日期:2022-1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部领导关于加强智库建设和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近日与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纸数融合”标准出版体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将建立更长期、更全面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在标准建设、科学研究、出版服务和标准数字化等领域的优势,聚焦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工程建设标准数字化发展,建立标准数据要素治理体系,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共建高水平、全过程工程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智库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助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1.16 何璐

    • 1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  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 推进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建设 1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 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 推进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建设
      点击量:8945  日期:2022-11-17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推动民生消费质量升级、增强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引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优质发展、促进服务品质大幅提升、以质量变革创新推动质量持续提升、强化实施保障6个方面部署了22项重点任务,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质量供给与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食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消费品优质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品质量稳步向中高端迈进,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要求“进一步完善建筑性能标准,合理确定节能、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性能指标。探索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探索推进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和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查处质量不合格和检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同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引导居民生活服务高品质发展”,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建设。加强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完善母婴护理、家政培训标准,推动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大力推进家政进社区,实施‘家政兴农’行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健全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推广电梯‘全包维保’、‘物联网+维保’。规范家居服务市场,提升家装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能力。提振餐饮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多样化、优质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与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社会服务效能”,要求“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监督监测和结果通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质升级。健全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和相关标准,组织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按年度提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管理、集成化办理、便民热线运行、服务评估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宣贯。督促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企业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资费标准等信息”。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与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财政金融政策”,要求“各地区要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鼓励企业加大对质量提升的资金投入,完善质量提升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企业质量提升活动中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可按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更好实现政府采购优质优价。制定质量竞争型产业分类,加强质量统计监测。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服务承诺兑现和消费争议解决,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平行进口车‘三包’责任相关保险、工程质量保险”。

        与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制定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联动机制,强化国家和地方之间统筹协同、互动互补。强化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市场、网络市场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对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倡导行业协会、商会推进行业自律,鼓励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组织等加强社会监督”。

        与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及其负责人质量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公开质量承诺,严格履行缺陷召回、质量担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和团体标准‘领先者’行动,广泛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11.15 宗边

    • 三部门:允许商业银行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三部门:允许商业银行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点击量:19632  日期:2022-11-17

      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14日联合发布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向优质房地产企业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

        《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监管账户内资金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定的监管额度后,房地产企业可向商业银行申请出具保函置换监管额度内资金。商业银行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充分评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财务状况、声誉风险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通知要求,保函仅可用于置换依法合规设立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监管额度内资金。置换金额不得超过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30%,置换后的监管资金不得低于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此外,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合理确定保函期限,确保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时,要参照开发贷款授信标准,选择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房地产企业。保函额度全额计入对房地产企业及其所属集团的统一授信额度。要通过保证金、房地产企业反担保以及其他增信措施,防范保函业务风险。

        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按规定使用保函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房地产企业要按约定承担监管账户内的资金补足义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

      摘自 新华网 2022.11.14 记者 李延霞

    本站是专业提供公司转让、建筑资质转让、收购公司、免费发布及信息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