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询价: 400-800-6652
    新闻资讯
    • 八部门通知明确  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八部门通知明确 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点击量:55412  日期:2024-06-26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有关要求,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近日发布通知,组织开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推广目录》)遴选发布工作。

        通知明确,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目标,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发展为重点,聚焦关键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择优推荐先进适用绿色技术。通过遴选发布《推广目录》,促进重点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推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通知要求,本次推荐技术为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的相关技术。推荐技术要具备显著的节能降碳和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行业的绿色化水平,在行业内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要成熟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在国内已有至少2个应用实例并已应用1年以上。此外,技术持有单位要具有良好的经营状况,无违法违规记录、未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对推荐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专利证书为准),并获得了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技术评估报告。

        通知提出,对于列入《推广目录》的绿色技术,有关部门将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开展技术路演等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各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积极推动《推广目录》内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绿色技术服务企业”等绿色技术成果推介活动,推进绿色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符合条件的、应用《推广目录》内绿色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予以积极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加强对《推广目录》内绿色技术的融资支持。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25 宗边

    •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
      点击量:66841  日期:2024-06-24

      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于日前印发。《指南》适用于城市内口袋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供各地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指南》明确,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1万平方米之间,具有选址灵活、简洁实用、环境友好等特点。

        《指南》提出,口袋公园建设遵循“因地制宜、便民亲民、安全舒适、节俭务实、共建共享”5项原则。结合实施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建设口袋公园。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和植被,突出地域文脉特征,形成“一园一品”景观格局。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重点选址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落实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等要求,增加活动场地,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多元活动场所。选址和建设应尽量规避各类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功能布局,有效控制公园中的各类休闲活动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干扰。落实节约型园林和绿色低碳理念,根据群众使用需求合理配置设施,优先应用乡土植物,倡导使用节能、节水的材料、技术和工艺。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建设管理机制,引导市民参与公园选址、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

        《指南》同时对场地选择提出了要求。在旧城区,要充分挖潜城区内的边角地、空闲地、拆违腾退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空间等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推进既有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在新城区,要结合绿地相关专项规划,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增补配置口袋公园,构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

        此外,《指南》分别还对设计营造、管理维护等内容进行了明确。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24 宗边

    • 两部门通知明确  批准发布强制医疗所建设标准  自今年9月起施行 两部门通知明确 批准发布强制医疗所建设标准 自今年9月起施行
      点击量:87412  日期:2024-06-20

      为加强和规范强制医疗所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提高强制医疗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满足强制医疗工作的需要,保障被强制医疗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批准发布《强制医疗所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北部、南部、西部6个省、直辖市有代表性的12个强制医疗所进行了实地考察,组织强制医疗所领导和有关人员讨论座谈,总结已建成强制医疗所建设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导向,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标准的管理。

        建设标准是强制医疗所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强制医疗所相关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全过程监督管理强制医疗所建设项目的重要尺度。建设标准适用于强制医疗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建筑与建筑设备、安全防范和医疗设施等。

        建设标准要求,强制医疗所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方便、安全文明,并符合环保、节能、节地的要求。强制医疗所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要求,建设宜实行一次规划、一次建设,也可根据发展需要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扩建和改建的强制医疗所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在强制医疗所工程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认真执行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20 宗边

    • 二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要求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二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要求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点击量:69874  日期:2024-06-19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21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互助养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县域统筹、城乡协调、符合乡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意见要求,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转型,建设成为具有协调指导、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原地改造升级项目不调整规划用途,不额外占用建设指标。基础设施设备老化、消防设施不达标、入住率低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因地制宜进行撤并。同时,增加村级养老服务点。将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庄规划。此外,拓展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功能,引导提升县域养老机构资源使用效能。

        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加强服务安全监管,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老服务水平。要健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激发村集体和村民发展养老服务内生动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支撑保障,合理规划建设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能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可及性。

        意见还就营造农村养老助老良好氛围、强化工作督促指导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17 宗边

    •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深入现场检查房屋安全度汛工作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深入现场检查房屋安全度汛工作
      点击量:99854  日期:2024-06-18

      6月15日,我市正式进入汛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房屋安全度汛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王荃副主任带队深入北辰区、河北区、河西区,督导检查房屋防汛物资储备和危险房屋排险工作。区住建部门、属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了各单位防汛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组现场检查了北辰区前进村房屋解危排险安置、应急工作准备情况;河北区房屋抢修中心防汛物资储备、防汛设备运转、值班值守情况;河西区七建大楼房屋监测、应急工作准备等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区住建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房屋监控、启动解危工作,但也有个别区存在预案不实、落实不细的问题。

        王荃副主任指出,今年汛期降水量偏多,极端天气多发,房屋安全防汛任务艰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单位务必要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时刻绷紧这根弦,保住房屋住用安全底线。

        对下一步工作,王荃副主任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压实防汛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区住建部门组织辖区落实房屋防汛责任,督促房屋产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于仍未腾空的D级危房,要坚决落实“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立即采取解危修缮措施。在人员迁出前,属地政府、产权单位要加强现场房屋安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避险措施。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排险预案。要按照“一楼一策”的原则,各区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因地因房制宜,制定危险房屋应急处置实施方案,落实应急责任人和避险点位、路线及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措施、人员、设施设备和物资落实到位,方案可用好用管用。

      摘自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 2024.06.16

    • “点睛之笔”描绘“诗画山水”  ——浙江温州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侧记 “点睛之笔”描绘“诗画山水” ——浙江温州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侧记
      点击量:66985  日期:2024-06-17

      “诗画山水,温润之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温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瓯越文化发源地、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敢为人先,开拓市场的足迹涉及海内外,令世人称颂。

        近年来,温州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宜居宜业的美丽温州正呈现在人们眼前。尤其是自浙江省启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以来,温州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按照“整体大美、温州气质”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未来社区、美丽城镇和未来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景盛况,绘就具有浓郁的共富味、未来味和“温州味”的幸福画卷。

        温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叶伟琼介绍说,截至目前,温州市累计申报创建省级风貌样板区试点76个,其中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3个;共创成33个省级风貌样板区,其中13个被成功选树为“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省级样板。一个个风格各异、各美其美的风貌样板区,成为温州城乡建设进程中的“点睛之笔”,为现代美丽温州的诗画山水增色添彩。

      加强统筹谋划
      注重风貌整治系统提升

        完善规划体系,明确整治方向。围绕打造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温州市明确了“山水、名城、港城、商都”四大风貌总体意向,以全域创建为目标,培育全市120个风貌样板区,集成瓯江、飞云江、鳌江、滨海、楠溪江—塘河五条特色风貌廊道,形成跨区域风貌廊道的共建共享机制,强化温州风貌标志性成果的整体性。

        制定风貌管控体系,完善提升思路。在现有城市设计和“大建大美”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和省实施方案要求,温州市从空间设计、管理平台、管控机制、标准支撑四个方面构建“1+1+1+X”的风貌管控体系,即“一张设计蓝图、一个决策平台、一套管理办法、系列技术标准”,相继制定发布《温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白皮书》《温州市重点区域建筑风貌控制管理技术规定》《温州市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标准》《温州市农村住宅建设风貌管控导则》《温州市5G数字特型塔风貌管控导则》等一系列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技术标准和导则。

        强化协同联动,优化工作机制促推进。温州市按照“规划引领、整体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市—县—乡镇街道”三级专班联动,形成“人员一体化管理、目标一体化谋划、工作一体化推进”,全力打造“整体大美、温州气质”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温州市瓯海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风貌区坚持规划引领,勾勒山水底色,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引进高端团队设计,高标准编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设计规划,通过区域天际线、建筑密度控制、蓝绿空间编制等工作,强化瓯海大道、亚运场馆等重点区域的色彩设计、屋面界面等风貌管控,处理好山水、绿化、道路、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将瓯越“两山一水”文化、瓯越龙舟文化等元素融入整体设计,全面打造山水融城、人文塑城的区域总体形象。

      聚焦功能品质
      实现风貌整治活力升级

        以机制创新为根本,完善社区活力。温州市出台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服务能力综合评分快速提升,提高幅度居全省第三。前七批未来社区备案率100%、开工率80%,鹿城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涌现了鹿城全民公益爱心早餐、龙湾“自我造血”共富中心、瓯海“三位一体”自治社区、乐清新市文化大道、平阳县黄公望公园、洞头社企共建邻里中心、瑞安文化复兴古街社区、鹿城白鹿洲公园等典型案例。

        注重特色予以引导,加大海岛类样板打造。温州市海岛数量众多,行政管辖海域范围内共有714个,总面积达163.3平方公里。其中,洞头半屏岛、大门岛、鹿西岛等海岛位于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核心区或边缘区域,根据地理形状、岛内山脊线、海岸线和沙滩资源,当地紧扣“蓝湾、石厝、同心、共富”主题,依托“海洋、海岛、海湾、海鲜、海霞”“五海”特色优势,全面推进海岛石厝风貌管控,海岛特色愈发凸显。东海石厝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案例;大门—鹿西“离岛慢城”风貌区建设方案获评省级优秀等级,并成功创建了省级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推动生态湿地与海洋保护修复,促进鸟与自然和谐共生。温州市有滨海湿地资源近50万亩,其中潮间带滩涂近20万亩,分布于乐清湾内湾、中湾、瓯江口浅滩等区域。自开展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试点行动以来,全市红树林湿地面积增加一倍,已达400多公顷,占全省的75%。苍南沿浦湾、龙港鳌江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修复,乐清西门岛的红树林区是全国最北端的一片红树林,滩涂湿地已然成为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鸟类栖息的家园。

      突出价值转化
      走出风貌整治共富之路

        鼓励建设成果转化,打造共富新场景。温州市积极开展小微空间“共富风貌驿”专项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百姓身边、具有示范效应的小微空间活化利用项目,提升城乡品质和服务水平,全市获评省级“共富风貌驿”17个。当地制定发布《温州市城乡风貌主题游线推广方案》,构建“五廊十线”的风貌游线总体格局,积极引导已创成样板区积极开展建设成果转化形成模块化旅游要素,联动文旅部门以及相关商业旅游平台,协同推进风貌样板主题游线推广,并持续推出美食、摄影、民宿等特色体验专题游线,选评市级风貌游线15条,成功获评省级风貌游线5条。

        以整村改造为突破口,打造村居共富新生活。瓯海创梦山根传统风貌区内的山根村通过“温商回归”行动,创新“土地+建筑”打包出让、“政府+企业”共同开发模式,由国企持有资产产权,民企实施改造运营,保护性活化7幢明清、4幢民国和120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等时期的历史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现已成为集民宿、美食、咖啡、艺术、展览、市集、音乐、派对于一体的时尚生活新地标,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

        城乡风貌招引资金,促进产业共富新方向。乐清市仙溪—大荆县域风貌区内的大荆镇吸引乡贤投资11亿元,在下山头村成立股份公司,村集体流转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建成213亩铁皮石斛种植核心区、600亩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铁定溜溜”乐园及600亩水果种植基地,形成“村企共建、三金共富”的发展模式,实现“富民增收”新跨越。

        泰顺县泗溪—三魁“廊桥之乡”县域风貌区突出产业特色,擦亮文化品牌,引导风貌区内文魁、武魁、卢梨红等百家风俗融合,绘制百家民俗图谱,进一步挖掘“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年味江南”精品旅游线,打造宋宴共富市集,常态化举办廊桥文化旅游节、“元宵节·百家宴”、度假区音乐啤酒烧烤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同时打造首场浙闽区域沉浸式实景剧《我在廊桥等你》,推出旅游宣传歌曲、旅游吉祥物“顺顺”“泰顺Lang”旅游伴手礼,不断打响“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旅游品牌。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6.14 记者 龚后雨 通讯员 胡海忠

    本站是专业提供公司转让、建筑资质转让、收购公司、免费发布及信息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