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询价: 400-800-6652
    新闻资讯
    • 陕西西安启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质量月”活动 陕西西安启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质量月”活动
      点击量:69852  日期:2024-09-11

      日前,围绕“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主题,陕西省暨西安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举办。本次活动采取“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现场观摩和VR(虚拟现实)线上同步观摩的方式,详细展示了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先进做法。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友志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高度重视,将“实施建设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作为建设质量强省的重要内容;要紧盯问题,把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协作推进,夯实工作责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西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雷涛表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新征程要有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工程质量作为质量强国的重要内容,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着力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重点推广先进智能设备应用,将其融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以优质品质打造核心竞争力。

        依托“质量月”相关活动,西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调高工作标杆、科学谋划思路目标,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统领,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城市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工程质量问诊、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广泛宣传质量政策、质量意识、质量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9.11 黄振华

    • 2024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在芜湖启动 2024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在芜湖启动
      点击量:98536  日期:2024-09-10

      9月5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芜湖市举行2024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主题是“强质量意识 建精品工程”,旨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监管,着力提升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品质,为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新泽参加启动仪式并讲话,芜湖市政府副市长向继辉致辞。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理解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质量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创新谋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建设。

        会议强调,要强化责任落实,更加注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更加注重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更加注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管,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水平。要强化人民至上,“业主开放日”推行必须到位、群众反映问题解决必须到位、工程质量工作宣传必须到位,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要强化过程监管,从源头上狠抓勘察设计关键环节,从监管上狠抓施工过程关键环节,从结果上狠抓竣工验收关键环节,着力建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要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质工程、工法、新技术带动作用,着力建造精品工程。

        活动中,还组织观摩了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伟星翡翠森林项目。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工程质量科室和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同志,厅质安处、省质安总站负责同志,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各市县质量监督机构相关人员线上参会。

      摘自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2024.09.06

    • 绘就杭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写在《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 绘就杭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写在《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
      点击量:66398  日期:2024-09-1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载体,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期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五次专题部署“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彰显乡村重要地位。

        2023年4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组织实施的关于乡村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杭州乡村建设迈入到“良法善治”的法治轨道。

        抓住发展契机 统筹全面推进

        自《条例》实施以来,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依据《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抓住契机,迅速行动,推进《条例》落地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抓统筹,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经杭州市政府同意,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20家市直职能部门和10个区、县(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

        抓配套,研究出台配套制度文件。从2020年立法工作启动以来,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一边全力抓立法流程推进和宣传贯彻,一边同步抓好配套制度建设。目前,已完成包括管理制度、技术导则、标准规范等41个配套制度文件,其中多个技术导则为全国首创,为全市乡村建设搭建好了“四梁八柱”。

        抓宣传贯彻,开展宣传贯彻系列活动。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认真筹备,制定方案,围绕“十个一”,集中力量开展系列宣传贯彻活动,包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组织一辆“法治大篷车”进乡村,开展一次集中宣讲培训,拍摄制作一部宣传片,印发一本普法小册子,拓展一个数字化平台等,通过市区联动、线上线下同步,为《条例》深入人心、贯彻落地营造了良好氛围。

        抓实效,理清思路提前谋划工作。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全市乡村建设工作“统筹协调一盘棋”的目标要求,于2023年10月召开了《条例》实施研讨会,各部门结合职责分工,充分交流、探讨乡村建设相关工作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和工作举措。编制印发《贯彻落实〈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2024年工作要点》,共涉及9大行动、23条要点。

        坚持因地制宜 提升乡村风貌

        村庄风貌、民居建筑、街边巷道等规划、建设关系到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条例》在村庄规划与风貌提升方面明确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乡村建设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杭州市建委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条链、管理一张网,以乡村摸底调查为基础,协同推进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地区村庄设计,并计划于2024年底编制出台《杭州市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为村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指引。

        《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风貌提升等工作要求,对农村管线进行整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房整整”“路美美”“线拉拉”“绿通通”等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房改造、道路提升、管线序化、绿道建设、河道景观优化等工作。例如,为扫除“空中蜘蛛网”,擦亮乡村“天际线”,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线拉拉”行动为基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杭州市农村管线序化试点扩面工作的通知》,启动了为期3年的新一轮杆线序化工作,计划3年内在全市70%的行政村开展整治。

        推进设施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针对交通、水利、供水、污水、厕所、垃圾和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为目标,围绕“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农村污水零直排村”概念,出台全国首个《“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创建技术导则》,不断提升治理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让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水处理“终端”变成了广受欢迎的“花园”。

        在绿道建设方面,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生态道、健康道、智慧道、文化道、致富道”的五道理念为引领,发展“绿道+”经济,让乡村绿道成为串联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和商业网点的重要纽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聚焦农房建设 解决难点问题

        农村住房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条例》在农房建设用地、设计和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农村住房建设应当符合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做到科学选址。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为目标,创新提出让老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的“四房理念”。

        推行“云审批”。依托“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以下简称“智慧管家”),实现农村建房全流程在线审批,百姓建房审批“零次跑”。

        适配“新需求”。编制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上传“智慧管家”平台,供建房百姓在线免费选用;开展图纸下乡服务,对建房百姓提供“个性化”图纸修改服务;推出VR选房功能,模拟住房场景,让百姓“身临其境”,选房更加便捷高效。

        培育“巧工匠”。通过培训、比武、积分及网络考核测试等多种方式,推进乡村建设工匠专业技能培训,并允许信用优、能力强的工匠参与村镇的小额工程招投标。

        2024年以来,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深入推进设计下乡为重点,全面开展“送服务+送指导+送技术”,常态化实施“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三师下乡公益服务,并从课题研究、法规完善、政策支持“三向发力”,探索构建以“调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为标准流程的杭州乡村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建设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乡村迭代发展,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保护传统村落 加强传承利用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是散落乡村地区的“遗珍”。《条例》针对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保护、活化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共有传统村落166个,其中,建德市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坚持规划引领,建立保护机制。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按照“杭派民居”示范村要求,高标准规划周边新村建设,传承古村建村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新村设计成具有老村神韵的建筑群落,以保持建筑风格的统一。

        强化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古建筑引进高端民宿、文创工作室等新经济业态,带动周边农户利用闲置房屋经营超市、民宿等,促进古村旅游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带动富民增收,走好文盛、业兴、人来、村活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依托数智赋能,推行数字博物馆。谋划传统村落数字化管理模块和服务场景应用开发,推进全市166个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动态更新,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三维实景、视频、图文等形式,全面展示166个传统村落基础情况。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杭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杭州将进一步抓住《条例》颁布施行的有利时机,与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携手并肩,护航和美乡村建设,努力为乡村建设激活长效动能,为打造乡村振兴范例贡献“杭州经验”。(供 稿: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陈艳萍 管震)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4.08.29

    • 生活美 住房好 出行畅  ——重庆石柱善用评价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生活美 住房好 出行畅 ——重庆石柱善用评价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点击量:63852  日期:2024-09-09

       宁静的道路紧密连接一座座优美的村庄,盛开的繁花装扮起一个个整洁的院落,质朴的农房承载着一户户和美家庭的希望……漫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的大小村落,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崭新而和谐的乡村风貌。

        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绿色小康县……石柱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秀丽,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土家族文化,还有巴盐古道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有大风堡原始森林、千野草场等秀美自然风景。自2022年以来,石柱县紧抓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的机遇,将这项工作作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针对农房的质量安全、建设管理以及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攻难点,促进乡村振兴,确保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让农民生活“美”起来

        乡村要振兴,环境必须优。根据评价报告(2023年,下同)所指出“村庄环境景观品质提升需求”,石柱县委、县政府高位部署、统筹谋划,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目前,多数乡镇的沿街立面风貌已得到显著改善,村庄整体协调性和整洁度均有了明显提升。

        走进王家乡,乡党委书记石磊讲述了这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据介绍,王家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王家乡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王家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按照“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建新村、换新貌、奔小康”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拆除危房闲房、低效利用房、临违建筑,将腾出来的土地用于道路扩建、排污管道、行道绿化、民居建设、公益设施等工程,并打造“农民上楼”新型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欠缺、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难题。

        “通过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实施,我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谐美丽宜居的新时代农村正在显现。”石磊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全面提升为该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农房建设管理
      让农民住房“好”起来

        根据评价报告,石柱县新建农房的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占比78.3%,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为确保农村百姓住房安全,该县以“三个一”为抓手,扎实做好在建农房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首先是制定一套制度,县里制定了《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管理工作》《农村自建房监管要点》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化。其次是组织一次专业培训,县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专业队伍,分片区对全县300余名从事自建房监管和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及监管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最后是开展一场专项整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县规资局、县农业农村委抽调专人,对全县所有在建农房逐一巡查,重点查处违法违规建设、施工操作不规范、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石柱县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23年,石柱县通过四次专项巡查,成功识别并解决了94个农房建设质量安全问题,实现了问题整改全覆盖。此外,当地还完成了256户农村危房改造,包括动态新增的危房户,改造任务目前已圆满完成,为百姓消除了住房安全隐患。

        农村群众既要住得安全,还要住得舒心。为进一步提升农房建设规范性和品质,石柱县住房城乡建设委请专业设计团队编制了《石柱县一县一图农宅图集》《石柱县农村改建房屋导则》《石柱县居住环境改造导则》《石柱县农村新建房屋导则》,供群众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选用,推动全县农村房屋建设品质大幅提升。今年4月,枫木镇政府为村民马世伦免费提供了房屋设计图纸,并推荐他选择有资质的队伍施工,新房子很快建成。住进新家的马世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房子设计得非常合理,比自己搭建的便宜又好住!”

      打造“四好农村路”
      让农民出行“畅”起来

        农村公路是广大乡村的便捷出行路、产业发展路、旅游致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显著。针对评价报告指出“村镇交通设施尚待提升”“群众期待提升村庄道路建设水平”的问题,石柱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路网布局,改善道路环境,使当地道路通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在桥头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桥头镇成立了以镇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村干部为小组成员的“路长制”工作机制,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路网结构,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工作目标。走进这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桥头镇新增56名道路保洁员,同时增加约30万元养护开支,为沿线低收入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通过改善路网,该镇成功引进62家企业,签约1.5亿元资金,不仅推动了各项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参与产业务工,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陶然居集团、石柱半山泮水民宿酒店等,桥头镇打造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为建设陶然居瓦屋小镇、长沙滨湖康养小镇、美丽宜居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盘活了公路沿线旅游资源。

        截至目前,石柱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6个,市级和美乡村3个,一幅幅巴渝和美乡村的新图景渐渐铺展开来。展望未来,石柱县将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将乡村建设评价结果转化为推动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动力,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9.06 孙英瑞 王正

    • 让“活化石”绽放新光芒  ——江苏昆山高质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侧记 让“活化石”绽放新光芒 ——江苏昆山高质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侧记
      点击量:63612  日期:2024-09-09

       现代却不失古朴,灵秀又蕴含典雅。位于太湖流域东侧的江苏省昆山市不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之城,更是长江下游农耕文明主要发源地之一。全市共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地市级传统村落,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近年来,昆山市在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不忘“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为民情怀,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努力让传统村落这一农耕文明的“活化石”绽放新光芒。

      突出保护优先
      完善保护传承体系

        家底清晰是根基,保护传承方为远,做好传统村落普查建档是关键第一步。昆山市结合县志镇志村志,对列入各级名录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建筑特色、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以“一村一档”的形式进行整理归档,持续动态更新,同时出台《昆山市“千村故事传承工程”实施方案》,以传统村落为重点,围绕乡风、民俗、物产、名人、生态等主题主线,编撰《昆山名村故事》。

        “我们对省级以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委托专业单位从市域统筹的角度对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获评示范县后,我们还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为重点,组织编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并结合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乡村建设的短板弱项,切实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昆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卫东说。

        昆山市还出台了《昆山市农村房屋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昆山市农村房屋风貌管控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通过明确面积、高度、“两坡白墙黑瓦”等要求,加强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并推出52套农房房型图供村民免费选用。目前,全市农房翻建率已近七成,充分延续了传统民居特色。

      健全工作机制
      凝聚保护利用合力

        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必须强化组织领导。昆山市成立了由分管住房城乡建设的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共同参与、配套支持,印发《昆山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主要目标任务,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为强化保障力度,昆山市安排市级财政资金,有力保障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挂牌保护等基础工作,特别是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昆山支行合作,强化了政策性金融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实施。

        王卫东介绍说:“我们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优先支持对象,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房翻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全市17个省级传统村落中,目前已成功创建1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

      注重文旅融合
      促进活态传承发展

        发展利用是传承保护的进阶目标。在歇马桥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返乡,扎根创业。原来,该村在保护修缮古建老宅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金+民营经济”的经营模式,对闲置资产及资源进行统一租赁和运营,把不破坏村落原有肌理作为业态引入首要条件,培育了“半山诗雨”等精品业态,不但叫响了自身品牌,也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而依傍阳澄湖的武神潭村,则在蟹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农旅资源,引入了“共享农场”和民宿模式,支持村民种植培育生态有机蔬果,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提档升级蟹庄服务环境,打造了产、销、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经济。

        这是一座有着优秀传统的城市。被誉为“太极水村”的姜杭村依托深厚的非遗历史底蕴,每年举办姜里文化庙会,开展“非遗传承润童心,太极相伴迎新年”阅读、淞南山歌培训等系列活动,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这还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在昆山大力布局咖啡产业链新赛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村咖”成了时尚的弄潮儿,从田间地头生长起来。歇马桥村的“一尺花园”、振东侨乡“1923”等网红咖啡店随着传统村落的资源合理开发应运而生,让村落变得更文艺,让村民精神更富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9.06 刘闯

    • 嵩口古镇的新解法  ——福建永泰以闽台乡建乡创激发古镇活力 嵩口古镇的新解法 ——福建永泰以闽台乡建乡创激发古镇活力
      点击量:69852  日期:2024-09-09

       嵩口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部。这里曾是闽中山区通往福州的水上通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古老的街巷、传统的民居。

        近年来,闽台乡建乡创团队与当地村民携手合作,按照“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的建设模式,通过“新”“旧”结合,进一步活化静态沉寂的文化遗产,为这座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永泰县通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组织的竞争性选拔,成功入选闽台乡建乡创省级样板县。嵩口镇作为永泰示范区重点打造,精塑公共空间,让古镇特色业态更凸显、群众居住更舒适。”永泰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

      培育特色业态
      激发新活力

        从以前的无人开店到现在的土特产店、特色餐饮店、民宿、文创店等遍地开花,围绕“土特产”,嵩口镇的业态正日益丰富。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得益于台湾团队对当地业态的悉心培育。

        为了提升古镇的业态氛围及体验内容的丰富性,在台湾团队的参与下,嵩口镇实行“对外引进优质创客团队+对内帮扶培育本地青年”的措施,推动业态培育。

        “对外方面,我们创建了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打造了嵩口镇人才驿站和月洲、大喜人才驿站分站,致力于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该负责人说,目前已引进孝文家茶、全球地方刊物店以及中国色植染团队的植物染实验室等多家优质团队。

        与此同时,该镇定期举办闽台交流活动和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就业创业、新型农民创业等高质量就业创业培训,为两岸青年和本地专家、能手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使他们学到本领、掌握技能,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古镇振兴发展。

      提升农房品质
      让家更舒适

        “在政府奖补下,我对老房子进行了修缮改造,虽然还是原来的风貌,却适应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嵩口镇村民说起当下镇里正在开展的适老化、宜居化、民宿化三类农房改造时特别满意。

        守护古镇的根本并不只是留住“壳”,而是要让村民愿意继续住下来,才能实现活态化保护。为此,该镇对照样板县成效要素,启动三类农房改造工程。

        如何改造村民才会支持?为此,台湾团队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当地干部、村民共同为三类农房改造出谋划策,通过对房屋结构的优化、室内外环境的整治,让村民们的家渐渐变得更加温馨、舒适。同时,嵩口镇政府还制定了奖补措施,由业主出资20%、政府出资80%,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卫生间变得更加适老安全,厨房变得更加宽敞明亮,储物空间更加充足,卧室的布置更加合理,居住体验和老年人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村庄好房子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改造后的房屋,不仅让村民们住得舒心,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

      精塑公共空间
      打造全龄友好型古镇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有充满趣味的儿童游乐设施,在古老的街巷中隐藏着一个个神秘的探索角落。从溪边儿童乐园到万安堡儿童口袋公园,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度过欢乐时光,增进亲子关系……

        在开展古镇改造中,台湾团队与当地还着力在公共空间上做文章。

        “我们通过长期观察,并通过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画像,分析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努力打造全龄段友好型古镇。”台湾团队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的目的是让所有人踏入这座古镇时,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孩童、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沉稳从容的中年、安享晚年的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随着改造项目的推进——

        青年人在古镇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供销新社、嵩口印象等时尚的咖啡馆、创意十足的小店,充满传统艺术氛围的非遗文化展示空间,无不满足着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中年人来到古镇,漫步在宁静的街道上,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古色古香的茶馆、大樟溪边的茶室是他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品一杯香茗,与朋友畅谈人生,感受着岁月的沉淀。

        对于老年人而言,古镇是他们回忆的宝藏。熟悉的建筑、亲切的邻里氛围,让他们倍感温暖。配套设施提升长者的吃住行体验,打造精神文化交流空间,例如以嵩阳诗社为依托,打造拔魁厝休闲园,以老带小,以诗歌与书籍去连接更多人。老年人可与老友们分享过去的故事,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

        “下一步,永泰县将继续深化闽台融合,创新完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服务机制,着力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做足古寨、古镇等‘古文章’,让永泰化‘古’为‘新’,并串联大喜、月洲等村庄,打造农文旅产业链、景观带,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该负责人最后表示。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9.06 祝福建

    本站是专业提供公司转让、建筑资质转让、收购公司、免费发布及信息展示平台